close

 



 





錫杖為僧侶所持的用具,為比丘十八物之一。又作有聲杖、聲杖、禪杖、鳴杖、智杖、德杖、金錫、杖。


錫杖是由錫、木柄、錞三部份組成。杖頭附有大環,亦懸數個小環,搖動時,則發出「錫錫」之聲, 故錫杖又稱「有聲杖」,為比丘行於道路時,應當攜帶的用具,用於驅趕毒蛇、害蟲等;或於乞食時, 振動錫杖,使人聞聲而知。後世則為法器之一。


關於錫杖的由來,在《毗奈耶雜事》中說,是為了比丘托鉢時,不驚嚇到施主家所為: 「比丘乞食入人家,作聲警覺,拳打門扇,家人怪問。佛言:『應作錫杖。』苾芻不解, 佛言:『杖頭安鐶,圓如盞口,安小環子。』搖動作聲而為警覺。……至不信家,久搖錫時,遂生疲倦, 而彼家人竟無出問。佛言:『不應多時搖動,可二三度搖,無人問時,即須行去。』」



另外,有的佛經中還記載,比丘大多生活在幽寒的園林中,常被各種爬行的毒蛇咬傷。


佛陀說,可以製作能夠發出聲音的杖子,驅逐毒蟲,把這種杖子叫做「杖法」。


 


錫杖的形狀分三部份,上部即杖頭,由錫、鐵等金屬製成,呈塔婆形,附有大環,大環下亦繫數個小環。
搖動時,會發出錫錫聲。中部為木製,下部或為錞、鐏、鐵等金剛所造,或為牙、角造。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中說:「西方所持錫杖,頭上唯有一股鐵卷,可容三、二寸。
安其錞管,長四、五指。其竿用木,粗細隨時,高與肩齊,下安鐵纂,可二寸許。
其鐶或圓或扁,屈合中間可容大指,或六或八,穿安股上,銅、鐵任情。」
另外《錫杖經》還提到二股六環或四股二十四環的形制,前者是迦葉佛制,後者是釋迦佛制。


又《大唐西域記》卷二說:「如來錫杖,白鐵作環,栴檀為柄,寶筒盛之。」
杖頭部分似乎是可以拆下來放於袋中的,《十誦律》卷五十六曾提到「杖囊」,
並說:「佛聽許以絡囊盛杖,為愛護故莫令破失。」這應該是指杖頭部分,而《大乘比丘十八物圖》 亦將杖頭部及木柄部予以分離,且有錫袋的圖示。另外杖柄部較短者,稱為「手錫杖」,用於法會時, 一邊搖動,一邊吟唱梵唄,主要用於天台宗及真言宗,常見的一般杖頭有四股十二環。


錫杖除了作為生活所需之外,還有深刻意義。在《佛說得道梯隥錫杖經》中說:
佛告比丘:『汝等應受持錫杖。所以者何?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執故。又名智杖,彰顯聖智故。


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聖人之表幟,賢士之明記,道法之正幢。」迦葉白佛:「何名錫杖?」
佛言:「錫者輕也,倚依是杖,除煩惱,出三界故。錫,明也,得智明故。
錫,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結使故。錫,疏也,謂持者與五欲疏斷故。」


而依錫杖的不同形狀,也象徵不同的意義。同經中說:錫杖有三錞,代表憶念三途苦惱, 則修戒、定、慧;念老、病、死三災,則除貪、瞋、癡三毒等等。而四股者,則是斷除四生 (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之輪廻,或表苦、集、滅、道四諦。十二環者,表十二因緣,通達無礙, 三重四股,以念如來七覺意法,通錞鑽八,用念八正道,二股是迦葉如來所制立也, 令諸眾生記念二諦:世諦、第一義諦,以立其義。


關於錫杖的用途可分兩種:
一、用於驅遣蛇、毒蟲等物:如《四分律》卷五十二說:「諸比丘道行見蛇、蝎、蜈蚣、百足、 未離欲比丘見皆怖,白佛。佛言:『聽捉錫杖搖。』」
《十誦律》卷五十六中說:「佛在寒園林中住,多諸腹行毒蟲嚙諸比丘,佛言,應作有聲杖驅遺毒蟲。」
這是說佛陀在世時,有比丘行於路上時,見到蛇、蝎、毒蟲等物,心中怕怖,甚至有比丘被咬傷, 於是佛陀說,應做有聲的錫杖來遣散毒蟲。


二、比丘於街上行乞托鉢時,用來警覺施主或預防牛犬:如《有部毗奈耶雜事》中說: 比丘到他人之舍乞食,不可打門,應搖動錫杖作聲,以為警覺。又,《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 〈亡財僧現〉條中說:「言錫杖者,(中略)元斯制意,為乞食時,防其牛犬。」


三、作為護法增威的法器,錫杖還是許多佛菩薩手中持物。如千手觀音四十手中,有一隻手為錫杖手, 表示慈悲覆護一切眾生;地藏王菩薩也是手持錫杖,表示金錫震開地獄之門,令更多的地獄眾生得度。


至於其它的功用,《毗尼母經》卷五和《大比丘三千威儀經》卷上均有明記,
如僧侶生病或年高時可用來支撐身體,而《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十四中提到,比丘乞食時, 可於信者門前搖動,但不應搖動多時,二、三次即可,若無人應門,應即刻離去。
可見也有用來叫門之用,「有聲杖」之名蓋本於此。又《毗尼母經》卷五說:
「可於杖頭置鐵、或銅、或角。」而《有部毗奈耶雜事》 卷三十四也說:「杖端置如環金屬,搖動作聲,以示警覺。」即可於錫杖上裝置金屬的穿上小孔的扣環。


關於持杖的方法,有如下一些規定:持杖不得入眾,日中後不得持,不得擔於肩上。見到佛像不能使錫作聲,不能用杖指人,不能用杖在地上寫字等。


錫杖是比丘隨身攜帶的器具之一,也留下許多故事。在《唐高僧傳•僧稠傳》中記載說: 「僧稠前往詣見懷州西王屋山修法的途中,聽聞兩虎交鬥,咆哮聲響震動山嶽,僧稠即以錫杖途中調解, 於是兩隻老虎便各散而去。」


在《傳燈錄》中也記載鄧隱峰禪師的故事,鄧隱峰禪師冬季居住於衡嶽,夏日居止於清涼山。
在唐元和年間,禪師登五台山,出淮西時,恰巧遇到吳元濟阻兵違拒王命,官軍與賊人交鋒, 打得不可開交,未決勝負。禪師心想:「我當去解除其患。」於是禪師就擲錫於空中,飛身於兩軍上空, 兩方將士看到禪師飛於空中,無不驚訝得張大了口,一時忘了打仗,各自散去。
故後來稱僧眾托鉢拄錫,雲遊四方為「飛錫」或「巡錫」,而僧眾駐留某地或某寺院, 則被成為「掛錫」或「駐錫」。這裡的錫就是錫杖的簡稱。


隨著乞食制度的慢慢退化,錫杖的上述具體功用有所減弱,但是它不僅沒有退出舞台, 反而被賦予了護法增威、彰顯智能、指點玄機等特殊意義。


據佛經記載,佛陀對眾比丘說:你們應該受持錫杖。因為過去現在未來諸佛都執持錫杖。


因其能彰顯聖智,所以又叫「智杖」;因其能行功德本,所以又叫「德杖」。
它是「聖人之表幟,賢士之明記,道法之正幢」。另外,在佛經中還對錫杖的多種象徵意義作了表述。


迦葉問佛陀,為甚麼叫錫杖?佛陀說:「錫者輕也,依倚是杖,除煩惱,出三界故。
錫,明也,得智明故。錫,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結使故。錫,疏也,謂持者與五欲疏斷故。」
錫杖又名智杖、德杖,愛持錫杖可以「彰顯聖智」、「行功德本」。出家人雲遊時皆隨身執持錫杖。
因此,高僧掛單某處,便稱為住錫或卓錫,即立錫杖於某處之意。


到後世,禪師們常振錫舉杖來啓示玄機、指點妙義。在舉行法事活動時,法師也常身披袈裟、 手持錫杖來表示身份地位,彰顯威儀,並作為法器使用。至此,錫杖的本來用途被完全改變了。
現在的傳戒,更以錫杖為聖物,新戒們輪流扶持錫杖,這已經成為傳戒法會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儀式。
錫杖的這些象徵意義,也正是後世佛教在其材質與樣式上,煞費苦心加以華麗裝飾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道美 {亮媽 } 的頭像
    林道美 {亮媽 }

    亮媽部落格

    林道美 {亮媽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