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烹飪中常用的味精
▓味精是一種烹飪中常用的調味劑,又稱味素,其化學名稱為麩胺酸鈉(monosodium glutamate),因此,西方人俗稱這種味精調味劑為MSG。
▓味精,是西元1908年由日本東京大學的池田(Ikeda)教授在分析海帶中的鮮味成分時,發現海帶中含有多量的麩胺酸產物,而且,它也正是賦與食物鮮味的由來,遂將這種產物命名為麩胺酸鈉。從那時起,日本人就開始從各種天然材料中抽出高純度的麩胺酸鈉來作為食品調味料。
▓味精是在工業製造中,以糖類、無機氮及其他食材(例如香菇、柴魚、昆布等)等做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而成的一種叫做麩氨酸鈉的納鹽結晶體,因會使食物烹煮後更為鮮美,所以叫做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份麩胺酸鈉在人體會代謝成麩胺酸,而麩胺酸是自然界22種胺基酸中的其中之一,同時也是身體內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也就是大腦神經傳導的重要成分之一。
▓麩氨酸是一種氨基酸,但人體內也可以自行合成,是一種非必需的氨基酸。
▓味精是中國食物中常用的調味劑,尤其是在烹煮魚湯時,將要起鍋時加入少許味精於湯中,風味會特別鮮美無比。
▓味精中的麩胺酸鈉加熱過久會轉變為有害的物質“焦穀酸鈉”,因此,在廚房烹飪調味時,味精不可太早加入!
▓放有味精的菜餚千萬不可再度加熱,或將放有味精的剩菜過餐,甚至過夜然後熱來吃,以免產生有害的物質“焦穀酸鈉”,尤其是帶飯的上班族這點更須注意!
▓少數人會對味精特別敏感,吃完味精添加食物後,會有頭痛、心悸、疲倦及發燒等等症狀。這種會對味精產生敏感、吃完味精添加食物後,身體會產生神經及血管刺激性的反應,西方人稱為“中國餐廳症候群(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嬰幼兒對味精的反應可能會比較大,所以在沒有確切的證據証明味精對嬰幼兒無害之前,家長還是不應該讓嬰幼兒食入太多的味精比較好!
▓味精會不會使人變笨?應該了解研究的設計與實驗的方法,以及統計的採樣與分析項數,再者對「變笨」是如何定義的,以及實驗對象是如何吃味精的,如果沒有辦法明確的交代這些事項,且邏輯不合理的推論,請不要隨便相信。
▓WHO規定的食入量為成人每人每日120毫克/公斤體重。但因味精含有13%的鈉,故高血壓、腎臟病患者必需注意減少其攝取量。
▓目前國際上已公認味精是一種安全的調味品,所以截至目前為止,所有的證據顯示,適量食用味精對人體並沒有害處,並且尚無任何有關吃味精會致癌的學術報告。
▓中醫認為:因為味精是鹽類,故入腎,吃多了會出現口乾想喝水的現象,若吃過量,則會加重腸胃與腎的負擔,至於會形成什麼病症,則要看當事人體質以及如何食用而定。